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艺术档案工作暂行办法

时间:2024-06-02 09:21:03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24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艺术档案工作暂行办法

文化部 国家档案局


艺术档案工作暂行办法

1983年11月9日,文化部、国家档案局

为了建立、健全艺术档案工作,完整地保存和积累艺术财富,为艺术事业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 艺术档案是文化艺术创作、演出团体,艺术教育、艺术研究单位和各电影制片厂进行各项艺术活动的真实记录,是进行艺术生产、教学、研究、交流等工作的依据和必要条件,是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管、整理好这些艺术档案是各文化艺术单位的重要任务。
第二条 艺术档案是各艺术单位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都要按照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艺术档案工作,达到完整、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的要求。
第三条 艺术档案的范围:
一、各类剧本和乐谱:包括文学剧本、电影分镜头剧本、完成台本、演出本、舞台调度图、歌剧的流水本、曲目(声乐、器乐)作品、演奏总谱、传统剧目的唱腔设计、舞剧分场本、舞乐谱等,以及取材或改编前的原作和剧本的重要历史考证材料。
二、导演计划、阐述(包括手注本、导演修改本),导演口头提示,舞蹈的调动图,场记等。
三、舞台美术材料:
(一)美工创作设计(布景、服装、道具及装置):包括气氛图、设计图、平面图、技术说明、服装图(附衣料样品)、幻灯片等。
(二)人物造型设计:包括化妆、发型、脸谱等造型图和演员定妆照。
(三)灯光设计:包括每场布光图、灯位图、色彩图、灯光操作表。
(四)音响效果设计,以及配声的文字材料等。
四、摄影创作设想(包括特技镜头设计)、主要演员角色创作设想(体会、角色传记)。
五、演出录音带,录像带,剧照(附说明),空景照,演员照等。
六、演职员名单(片头字幕表)、演出场次记录及统计材料等。
七、各类艺术生产的总结:包括剧本讨论总结、演出总结、艺术总结和主要创作人员个人艺术总结等。
八、宣传评论材料:包括节目单、海报、说明书、广告设计报刊评论、消息和观众反映等。
九、领导和有关部门对剧目、节目、影片的审查意见和批示,座谈会记录、报告、讲话。
十、著名艺术家、著名老艺人、流派代表人物和艺术上有特色有专长的演职员材料(包括艺术创作、表演活动记录,艺术经验总结,评论、介绍文章,录音、录像带,照片等)。
十一、国内外重大艺术活动形成的文件材料(如汇演、调演、国际间艺术交流、比赛等形成的节目单、报导、评论、照片等)。
十二、艺术教育方面的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总结等。
十三、教职人员创作实践中形成的材料,如采风收集来的整理材料。
十四、学生实习演出、作品、成绩材料等。
十五、美术单位的书画创作稿件,展览的展册、图片,照片(包括底片)等。
十六、剧种、剧目的历史沿革,艺术流派的调查研究以及其它研究成果的材料、文章、照片等。
第四条 艺术档案与艺术资料的划分:本单位在各项艺术活动中直接形成并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均属艺术档案。为艺术创作、研究、教学参考而收集的图书、报刊、录音(像)带、照片、影片、剧本和有关文章等为资料。
第五条 艺术文件材料的立卷和归档:
一、各文化艺术单位内的业务部门,要重视艺术文件材料的形成和积累,每完成一个剧目(曲目、节目)、一部影片、一项艺术活动或一个教学过程,都要形成系统的文件材料,经过整理定期归档。
二、艺术文件材料一般地分文字、形象、音响三部分。这些材料的立卷和整理应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进行。文字部分可采取按年代、剧目和问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整理立卷归档。形象部分和音响部分可按剧目(或节目、曲目)进行整理。
三、艺术档案的每个案卷(或保管单位),都要根据艺术档案的特点拟出确切的标题,卷内材料排列要系统,登记卷内目录(包括:顺序号、材料的作者、内容、页数、时间等),填写备考表。
四、凡艺术档案内涉及到人物、时间、场景名称、场次、角色和饰演者姓名等应标写清楚。
五、为确保艺术档案的齐全完整,各业务部门和个人不得私自保存应归档的艺术文件材料。任何人不得因工作调动而私自带走或任意销毁应归档的艺术文件材料。
六、艺术文件材料要用钢笔或毛笔书写,以利长期保存。用纸要注意统一规格:剧本、场记、各种记录都用16开纸;各种设计图纸,用8开纸;照片的洗印尽量统一规格,以利于管理。
第六条 艺术档案的利用:
一、艺术档案人员,应熟悉自己所保管的档案,积极提供利用。
二、根据工作需要,编制各种检索工具和参考资料,以便于艺术档案的查找和利用。
三、制订借阅制度。根据艺术档案的不同情况规定不同的调阅手续。
第七条 艺术档案的库房应有防盗、防火、防虫、防鼠、防潮、防尘、防高温等设施。要定期检查档案保管状况,对破损或变质的艺术档案应及时修补、复制或作其他技术处理。
第八条 各文化艺术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艺术档案工作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艺术档案工作。
第九条 艺术档案人员是业务人员,要相对稳定。分管艺术档案工作的领导要关心艺术档案人员的工作和学习,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思想觉悟、艺术修养和业务水平。
第十条 艺术档案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奖惩:
一、艺术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努力学习,忠于职守,热爱艺术档案工作,钻研业务,经常耐心细致地会同业务部门做好艺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并积极提供利用为业务工作服务。
二、凡对艺术档案事业做出贡献,并有突出成绩者,应给予奖励;对危及档案安全或造成损失、丢失者,按照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处理。
第十一条 各文化艺术单位,应根据本办法的条款,拟订出本单位的具体管理办法。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试行。


印发广东省提高县域财政自给水平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粤府办〔2005〕103号

印发广东省提高县域财政自给水平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提高县域财政自给水平考核办法(试行)》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财政厅反映。
  提高县域财政自给水平是进一步完善激励型财政体制,促进我省县域财政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广东的需要。各地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发展动力,提高发展质量,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壮大县域财力。要紧紧围绕提高县域财政自给水平这一目标,强化县域财政收支管理,努力做好增收节支工作,不断提高县域财政工作水平。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十二月十四日  






广东省提高县域财政自给水平考核办法(试行)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常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方案》(粤发〔2005〕9号)的要求,为进一步完善激励型财政体制,解决县域财政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问题,实现2007年我省建制县(市)财政平均自给水平达到60%以上的目标,特制定如下考核办法:

  一、考核对象
  2005年的67个建制县(市)及纳入省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财政性措施范围的澄海、潮阳、潮南、曲江及惠阳区。
  纳入考核范围的县(市、区)在考核期内原则上不作调整。

  二、考核内容
  以各县(市、区)财政自给率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内容。
  财政自给率是指财政收入占经常性支出的比重,反映的是财政一般预算自收自支水平。计算公式为:
  某县(市、区)财政自给率=该县(市、区)财政收入/该县(市、区)经常性支出
  县域财政平均自给率=∑各县(市、区)财政收入/∑各县(市、区)财政经常性支出
  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体制性补助收入-原体制上解支出
  经常性支出按一般预算支出扣除专款和一次性补助的一定比例(平均约65%)后的差额确定。
  体制性补助收入、专款和一次性补助含省和市的补助。体制性补助收入由“消费税和增值税税收返还”、“上划省‘四税’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和“原体制补助收入”等组成。

  三、考核目标
  以2004年各县(市、区)财政自给率为基础,每年实行环比考核。
  总体目标:2007年全省县域财政平均自给率达到60%以上,各县(市、区)财政自给率比2004年提高7.5个百分点以上。
  分年目标:各县(市、区)财政自给率年均提高2.5个百分点。2005年、2006年、2007年,全省县域财政平均自给率分别达到55%、57.5%、60%以上。
  各县(市、区)财政自给率分年实现目标由所在地级以上市统一汇总报省财政厅,省财政厅审核后予以下达。

  四、组织实施
  省财政厅:在省政府领导下,负责全省提高县域财政自给水平的组织实施、考核、检查及其他有关工作。下达各县(市、区)分年度应实现的财政自给考核目标;在年度结束后,以财政总决算为依据,核定各县(市、区)上年度实现的财政自给水平;将全省各县(市、区)财政自给考核结果上报省政府予以通报和表彰。
  各地级以上市财政局:负责本市各县(市、区)提高财政自给水平的组织实施及检查等工作。审核、汇总上报所属各县(市、区)分年度应实现的财政自给目标;帮助和督促各县(市、区)落实各项措施,保证按期实现财政自给目标;对所属各县(市、区)实现的财政自给率进行检查核实等。
  各县(市、区)财政局:根据本地实际提出并实施分年自给目标,采取各项增收节支措施,确保按期完成省下达的提高财政自给水平考核目标。

  五、奖励措施
  年度内财政自给率达到或超出考核目标的县(市、区),即视为达标。对当年完成省下达的考核目标且财政自给率提高幅度较大的前10个县(市、区),省政府将在下年度表彰落实财政激励机制先进单位时一并予以表彰。
  本办法自2005年起试行。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浅谈违约责任

王海宏


  违约责任,即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是指事合同当事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所应承担的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损害赔偿、支付违约金等民事法律后果。其构成 要件如下:
  (一)违约行为
  违约行为,是指合同法职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履行合同义务的客观事实。违约行为的发生以合同关系存在为前提。违约行为是构成违约责任的首要条件。无违约行为即无违约责任。违约行为的特点的在于:第  一,违约行为的行为人是合同当事人,这是由合同相对性规则决定的。第二,违约行为违反了合同义务。合同义务主要通过当事人之间的规定,具有任意性。对约定义务的违反构成违约行为。对根据诚实信用生的合同附随义务的违反,也可构成违约行为。第三,与合同义务相对应的是合同债权,对合同义务的必然导致对合同债权的侵害。
  违约行为的形态,是根据违约行为违反合同义务的性质、特点,对违约行为所作的分类。一般而言,违约行为可以分为不履行和不适履行两大类,所谓不履行,是指当呈人根本没有履行合同义务,包括拒绝履行和要本违约。所谓不适履行,是指当事人虽有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但履行的内容不符合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不适当履行包括的不当、量的不发即部分履行、履行方法不当、履行地点不当和履行时间不当。
  (二)我国《合同法》第107条没有将过错作为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而是实行严格责任原则,在一宣和讶消除了关于违反构成要件仍具有两点意义:一是寒毛当事人的行为具有可谴责性和受非难性。二是过错程度的划分的成立、责任范围大小的确定、混合过错运用及免责条款效力的认定等都不无影响。
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指基于一定的归责事由确定违约责任承担的法律原则。
  (一)所谓衙内短缺是,是指一方当呈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发行合同义务给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害,就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我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俣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二)所谓过错责任,是指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时,应以该当事人的主观过错作为确定违约责任构成的依据。我国《合同法》虽然在“总则”中就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实行严格责任,但对错责任亦散见于“分则”之中。


北安市人民法院 王海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