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保障流动人口适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暂行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7-23 00:26:2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88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保障流动人口适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暂行办法》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保障流动人口适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暂行办法》的通知

鄂政发〔2003〕14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现将《湖北省保障流动人口适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三年四月三日



湖北省保障流动人口适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暂行办法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使流动人口的适龄子女依法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特制定本办法。

  一、流动人口应依法保障其子女在原籍或在暂住地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凡夫妻双方均在暂住地登记暂住户口并办理了暂住证的,其适龄子女可以申请在暂住地区中小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暂住地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安排。

  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流动人口适龄子女的义务教育工作。各市、州、县人民政府计划、人事、财政、教育、公安、工商、劳动、物价、卫生、土地、城建、房管等部门和城区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要根据各自职责,积极为流动人口适龄子女就学创造条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使其即时入学,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将流动人口适龄子女就学纳入工作规划,统筹安排,并具体组织实施。各级人民政府设置的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应当积极接纳流动人口适龄子女入学就读。各市、州、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指定一部分城区或城郊公办中小学校接收流动人口的适龄子女入学就读。

  四、流动人口适龄子女符合第一条规定的,应持父母身份证、暂住地公安部门办理的暂住证和原就读学校出具的学籍证明,向暂住地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由暂住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同意后,就近到指定的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校就读。公办中小学不能容纳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为其就近联系到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就读。

  五、接受流动人口适龄子女就学的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校,对流动人口适龄子女在入学条件等方面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不得违反国家规定乱收费。对家庭确有困难的学生,应酌情减免费用。流入地政府要专门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流动人口子女就学工作。流出地政府要配合流入地政府安置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对返回原籍就学的,当地学校应当无条件接收,不得违规收费。

  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维护流动人口适龄子女在学校的正当权益,在接受教育、参加团队组织、参与文体等各项活动及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流动人口适龄子女的学籍按借读生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其入学率在暂住地统计,并通知原户籍所在地备案。学校应将流动人口适龄子女与当地常住户口的学生混合编班,其学业完成后,经考试考查合格,暂住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发给相应的毕业证书或学业证明。

  七、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也应依法接纳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流动人口适龄子女就学。

  在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鼓励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它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照国务院颁发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有关规定,举办专门招收流动人口适龄子女就读的学校或简易学校,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扶持并将其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和体系,统一管理。简易学校的办学标准可适当放宽,但应消除安全卫生等隐患,教师要取得相应任职资格。教育部门要对简易学校在师资力量、教学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和指导,帮助简易学校完善办学条件,逐步规范办学,不得采取简单的关停办法,造成流动人口子女失学。

  八、各城区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在对本辖区内流动人口进行管理时,对携有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子女者,应查询其入学情况。需要提供流动人口家庭情况的,公安机关应积极予以配合。

  流动人口适龄子女因特殊原因需延缓或免予入学的,可由其父母向原籍或暂住地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有关证明,经批准可延缓或免予入学。

  流动人口不按本办法规定保障其适龄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由暂住地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采取措施责令其送子女入学。拒不执行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四十条规定处以罚款,并采取其他措施使其子女就学。

  九、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对流动人口适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督导。将专门招收流动人口适龄子女就学的学校纳入督导范围,定期对学校办学情况进行检查、指导。教育行政部门撤销不合格学校时,应当及时将该学校的学生就近妥善安置其它学校就读,保证流动人口适龄子女依法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十、市、州人民政府应制定本暂行办法的具体实施意见,协调解决执行中的具体问题。

海口市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

海南省海口市人民政府


海口市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

(政府令58号)

海口市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已经2005年12月15日市人民政府十三届第五十次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市长:陈辞

二○○六年五月十三日



海口市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鼓励和扶持本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海南省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经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并在本市注册登记的高新技术企业及其项目。

企业享受本规定及其它扶持专门产业的优惠政策,按照就高原则择一享受。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高新技术主要包括:

(一)电子与信息技术;

(二)生物工程技术和新医药技术;

(三)新材料技术及应用技术;

(四)先进制造技术;

(五)航空航天技术;

(六)现代农业技术;

(七)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

(八)环境保护技术;

(九)海洋工程技术;

(十)核应用技术;

(十一)其它在传统产业改造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

第四条 市政府对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医药、海洋开发、汽车制造和油汽化工等高新技术领域给予重点扶持。

市政府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和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财政专项资金资助、科技风险投资、投融资担保、降低登记注册门槛以及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等形式,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及其项目,鼓励自主创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

第五条 实行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认定考核制度。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应当向社会公告。

第二章 登记注册

第六条 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科技型企业登记时,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应当进行专项审批的经营项目外,不再审核具体经营项目,企业可以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 

申请人在登记注册时,申请工商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具体经营项目的,工商行政主管机关应当受理,并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核定后在《营业执照》上注明。

第七条 科技型企业的注册资本最低为人民币3万元。企业经营项目跨两个以上行业的,其注册资本应与经营规模相适应,企业注册资本可依照规定在3年内缴足。法律、行政法规对特殊行业的公司最低注册资本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八条 以高新技术成果向有限责任公司或非公司制企业出资入股的,高新技术成果的作价金额可达到公司或企业注册资本的70%,另有约定的除外。

具有管理才能、技术特长或者专利成果的个人,可以人力资源、智力成果作价投资入股,最高可达注册资本的20%,单位与个人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企业注册资本中以高新技术成果或人力资源、智力成果作价出资的,应由评估机构予以评估作价;但经全体股东协议认可并提供担保证明的,可免予评估。全体股东对未经评估的高新技术成果和人力资源、智力成果的作价资本,应当做出承担连带责任的书面承诺。 

第三章 鼓励扶持

第九条 设立海口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市财政部门根据财力安排一定的资金,专门用于扶持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强的予以优先支持。

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于每年年初提出上一年度本市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享受专项资金补贴的经费预算,经市财政部门审核后列入年度预算。

第十条 高新技术项目,自认定之日起3年内,所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市级留成部分,由财政从专项资金中给予100%的支持,之后5年减半支持。

对前款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80%用于相关企业的技术创新,20%用于设立市科技风险投资资金集中使用。 

第十一条 高新技术企业研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当年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不受比例限制,计入管理费用;企业为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所购置的试制用关键设备、测试仪器,单台价值在1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用,其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单独管理,不再提取折旧。

第十二条 凡具备专利申请条件,适合用专利加以保护的高新技术项目,应及时申请专利。

对在本市提出的专利申请,市政府按照《海口市专利资助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标准从科技经费中给予资助。专利权转让方或实施许可方,可从其收入中纳税后提取不少于20%奖励给职务发明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并可计入管理费用;对其奖励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市级留成部分,由财政从专项资金中给予100%的扶持。

第十三条 对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的项目,经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由财政从专项资金中给予不少于国家资助金额30%的资助,并向社会公告。 

第十四条 设立海口市科技风险投资资金。市政府每年根据财力安排科技风险投资资金,用于引导国内外组织和个人在本市设立科技风险投资机构或直接投资于高新技术项目。

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对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投资超过当年投资总额70%的,经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其当年缴纳所得税市级留成部分的50%,由财政从专项资金中给予支持。

建立科技风险投资项目评估机制。凡由市科技风险投资资金参与风险投资的高新技术项目,应当由具有国际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经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后向社会公告。

建立科技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对高新技术项目的风险投资可以依法通过企业购并、股权转让、股票上市等方式收回投资,获得收益。

第十五条 鼓励国内外企业和其他组织在本市设立信用担保机构,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以融资担保为主的信用担保。

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拓展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担保业务,担保资金向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倾斜,支持符合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具有良好还贷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

第十六条 鼓励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多样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重大贡献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经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后,当年缴纳所得税地方收入部分的50%,由财政从专项资金中给予支持。 

第十七条 建立海口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市政府从科技经费中安排支持孵化器建设和发展的引导资金。鼓励国内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及其它投资主体参与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促进各类孵化器的互动发展。

前款所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是指为培育初创期高新技术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而提供场地、仪器设备、资金以及技术、信息、营销、咨询服务的经济实体。

第十八条 鼓励各类科技人才到本市创业。

境外科技人员以及出国留学人员在本市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本市的各项优惠政策。

有关部门应当对在本市工作的境外科技人员、出国留学人员的合法出入境及个人合法收入汇兑提供帮助,保证其合法出入境自由和个人合法收入汇出自由。

第十九条 本市企事业单位的专业人才在完成本职工作,不损害本单位利益的前提下,可以兼职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或者从事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及服务工作。

第二十条 以高新技术成果、人力资源或智力成果作为股权投资的人员,对其股权收益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市级留成部分,五年内由财政从专项资金中给予100%的扶持。

本市科技人员所获得的各类科技奖励,经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对其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市级留成部分,由财政从专项资金中给予100%的扶持。

第二十一条 有关部门应当凭市人事组织部门出具的引进优秀人才确认证明办理相关优惠待遇手续。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关于印发2010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印发2010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通知

财综[2011]20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物价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发展改革委,各中央管理企业:

  根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国务院或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设立、调整、取消(停止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情况,我们在《2009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基础上,编制了《2010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见附件,以下简称《收费目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收费目录》中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为截至2010年12月31日仍在执行的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其具体征收范围、征收标准及资金管理方式等,应按照《收费目录》中注明的文件规定执行。

  二、2010年12月31日以前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以本通知以及所附《收费目录》为准。2011年1月1日以后,新增或调整的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按照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相关文件规定执行;凡未列入《收费目录》或未经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可拒绝支付。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价格主管部门应参照《收费目录》格式,编制本行政区域内截至2010年12月31日仍在执行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包括全国性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所属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本行政区域内没有实施的全国性收费项目不用列入目录),在本行政区域内公布,并于2011年5月31日前将本地区的收费目录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2011年1月1日以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增或调整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价格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附件:2010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二○一一年四月十六日

  


附件下载:

2010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xls
http://zhs.mof.gov.cn/zhengwuxinxi/zhengcefabu/201104/P020110428585240912989.xls